
1、十全大补丸(肺癌):手术最易耗血伤气,所以益气补血是中医对术后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十全大补丸是最常用的经典方。十全大补丸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补气代表方“四君子汤”和补血代表方“四物汤”(两者合并即为气血双补的八珍汤),再加上黄芪和肉桂共计10味药组成。该方临床主要用于贫血、食欲减退、疲乏、全身衰弱、术后恢复、脾肾亏虚等。日本学者实验研究证实,十全大补丸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肝转移,在抗肿瘤转移器官选择性方面,与人参养荣汤相比,十全大补汤明显抑制结肠癌肝转移,并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生物工程,短时间内无法破解,而原发瘤的切除与转移瘤生长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基础研究发现,十全大补汤对小鼠Lewis肺癌原发瘤切除后转移瘤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上调内皮抑素的水平、减少血管生成以及抑制细胞增殖。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肺癌患者在原发瘤切除后,及时应用十全大补汤对抑制临床或亚临床转移灶生长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2、八珍丸(直肠肿瘤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属于中医学“虚劳”范畴,多因气血两虚所致。老人年老体衰,天癸已尽,与年轻人相比,无论先天还是后天之本皆不足,因此手术更容易造成老年人气血两虚。八珍丸源自元代《瑞竹堂经验方》,全方由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等量入药,因其皆乃补气补血药中珍贵之品,故名八珍。方中人参、熟地为君;人参益气,熟地补血,气充则精血化生有源,气旺则精血能藏能固而不外溢,血足则气得以养,不致气随血脱;当归、芍药、白术、茯苓为臣;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以助人参益气补脾;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熟地滋阴补血;川芎为佐,川芎补血养阴,不致黏滞,使血随气行;甘草为使,甘草性甘味平,补中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此八味益气补血,主治气血两虚所致倦怠乏力、头目眩晕、少气懒言、食少纳呆、心悸怔仲等症,临床应用广泛。八珍汤益气补血,主治气血两虚证,证见面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气短懒言、肢体倦怠、心悸怔忡、饮食减少、精神疲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等。诸症多由久病失治、病后失调或失血过多造成的气血两虚。3、归脾丸(胃癌):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死因中占第3位。中医认为胃癌属于“胃积”、“胃脘痛”等范畴,其病因多为忧思、恼怒日久、饮食不节,导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最终热毒血瘀交结于胃,积聚成块而成。近年来我国学者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肿瘤的模式,尤其是在扶正固本、调理脾胃、益气养血,防治放化疗不良反应方面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中医认为化疗毒副反应是“气血亏损、脾胃失调及肝肾虚损”,而归脾丸“养心脾、补气血”的经典方剂。归脾丸由白术、白茯苓、黄芪、龙眼肉、炒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8味药物组成,原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广泛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失眠健忘或脾不统血之便血、紫癜等症。有学者研究发现归脾丸对晚期癌症恶病质有良好效果。还有学者利用归脾丸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效率达72.2%。另外,方中所用的党参、黄芪、茯苓等已经被现代医学证明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人体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提高CD4+/CD8+的比值,进而提高 NK细胞的活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薏苡仁已经提炼出单一药物成分并证实有明显的抗肿瘤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诸药合用,益气养血,健脾益胃,扶正固本。综上所述,归脾丸加味能有效防治胃癌化疗所致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保证化疗顺利完成。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个人配资是否属于非法经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