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感情,说真的,很难被简单归为“友情”或“爱情”。就拿奥黛丽·赫本和纪梵希来说吧当她把那件亲手织的蓝色毛衣递给他时,没人料到,这个一贯优雅冷静的时尚教父,居然会当场泪如雨下。
你说,这样的连结,得有多深?42年,彼此守望,彼此懂得;这样的羁绊,光是想象都让人心头一颤。一个是光影中的女神,另一个则是安静在幕后造梦的才子。他们的故事不像情歌那样轰烈,倒像件被一针一线缝制的高定礼服温柔,却闪闪发亮。
1953年的巴黎,谁不在疯魔时尚呢?迪奥、香奈儿这些名字满街都是。角落里,却有个年轻人正筹划着自己的时尚小王国没错,就是纪梵希。当时他虽小有名气,但距离“殿堂级”还有一段路。
同一时间,彼岸的好莱坞正在出现一个新星。赫本《罗马假日》初登银幕,清纯,优雅,像一股清流,转眼就成了全世界的焦点。但她骨子里一直在找一种属于自己、能表达自我的风格。不想仅仅做个纸片娃娃,她想要做赫本自己。
这时候,她和纪梵希的故事开始了。赫本为新片《龙凤配》找服装师,听说巴黎有个纪梵希,就跑去找他。纪梵希本来不怎么感冒,甚至还以为来的会是大名鼎鼎的凯瑟琳·赫本(谁让两人的姓一样呢),差点拒绝了,结果真见到奥黛丽那一刻,一切都变了。他回忆说:“她走进来,就像晨光洒进房间。”那那一刻,他知道自己遇到了一生的缪斯。传奇就这样拉开序幕。
《龙凤配》里,赫本穿着他设计的小黑裙第一次把“赫本风”甩给了世界。简洁、干净、不多余,每一件衣服都恰如其分地衬托她的神韵。也就是从这时起,赫本等于成了时尚界的代言人,而纪梵希的服装,也注定与“女神”挂钩。
两人的合作越走越远,早不只是工作。赫本曾说,纪梵希不仅是她的设计师,更是她一辈子的朋友。什么叫懂你?工作以外,他们会一起出门旅行,偶尔聊心事。她把他当作最懂她的人,他则说她是“生命里最美丽的发现”。这份感情,比简单说“朋友”要深得多。
世俗喜欢猜测他们倆是不是有爱情,外面流言一大堆。但他们自己很清楚,彼此间早超越了“爱情”这个词。纪梵希一直是赫本最坚强的后盾,特别是在她生活遇到低谷的时候。
1992年,赫本生命走到尽头,查出患了结肠癌。全家人都崩溃了,纪梵希最为心碎。此时,赫本为了表达感谢,偷偷给他织了一件毛衣。蓝色简单的款式,没有一点浮夸,却像大海、天空一般,浓缩着他们四十多年的情谊。赫本在生命最后的日子,坚持一针一线完成了这件毛衣。纪梵希收到后,眼泪根本收不住。他很少把情绪摊在外面,可谁能顶得住这种离别呢?
那件毛衣,就是他们故事的最好注脚:朴素,却沉甸甸地承载了太多回忆。纪梵希说,那一刻他感觉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蓝色毛衣成了赫本留给纪梵希最珍贵的东西,有这件毛衣,他们的故事就没人能淡忘。
镜头外,纪梵希其实一直是赫本的守护天使。赫本可能在台前洒脱自信,但她的两段婚姻都不算美满,孩子、丈夫、生活的重担一点都没减少过。她低谷时,总是第一个想到纪梵希。他不多问,不插手,只默默陪在她身后撑腰。他们其实早成了彼此心里最依赖那个人。
说到精神世界的匹配,两个人简直默契到无以复加。赫本晚年把全部热情投入公益,每一次去援助最贫困孩子的地方,纪梵希都为她准备合适的衣服舒适又得体。在最艰苦的地方,赫本依然体面、优雅。她不是做样子,而是真在帮孩子。而纪梵希呢?虽然事情都在台下,但赫本每次动身前,总能收到他细心准备的东西。他说,赫本是天使,而他,只想做守护天使背后的影子。
1993年1月,赫本离开了。42年,就是一场特别长的旅行,突然戛然而止。纪梵希虽然嘴上不说,但彼此的每个回忆,都成了他的心头宝。他坦言,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赫本这样的灵感缪斯。
赫本最后的致敬,是那缝进爱的毛衣。而纪梵希最后的告别,是一件赫本专属的白色长裙。依旧是那个风格,极简、纯净、优雅,他用自己的方式,为心中的“公主”送行。至于他们的关系嘛,其实根本不需要标签。比友谊深一点,比爱情淡一点,或者说,就是一种说不清、道不尽的真情。
就像《罗马假日》那个,她宁可带着遗憾转身离开,也要把那份美好藏在心里。赫本和纪梵希的故事,也许就像一场未开始却注定不会结束的“恋爱”。永远不会被遗忘。正如诗里写的: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个人配资是否属于非法经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