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最近越来越难抓了? 那些曾经连续涨停的“神话”,现在动辄夭折。 但就在散户们对妖股又爱又恨的时候,券商板块却悄悄上演了一场“静默革命”。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55家券商概念股的筹码分布,正以近十年罕见的趋势向少数人手中集中。
哈投股份的股东户数较2024年末锐减1.56万户,降幅高达19.15%;中银证券紧随其后,股东减少1.38万户,降幅7.52%;中原证券的股东数也少了1.98万户,筹码集中度创三年新高。
这些数字背后,是散户在震荡中割肉离场,而机构席位却在龙虎榜上频繁闪现。
筹码集中的背后,是三类主力的“合谋”
第一类是国家队。中央汇金收编东兴证券、信达证券股权,目标直指打造“航母级券商”。 这类资金不计较短期波动,去年四季度逆势增持中信证券的机构数量从322家暴增至764家,硬生生吃下7.31万散户抛出的筹码。
第二类是游资。 他们专盯股东户数骤降的标的。 像哈投股份这种股东数跌破7万关口的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国泰、华宝中证证券ETF单季就增持超500万股。
7月11日券商板块大涨3.02%,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入73.64亿元,当天哈投股份、中银证券齐齐涨停,没有高度控盘,哪来这种一致性动作?
第三类是外资。 QFII席位近期密集出现在中小券商调研名单。 中原证券的沪股通持仓占比在二季度悄然提升1.2个百分点,看似不多,但结合其股东户数降幅,分明是外资借道北上通道“暗渡陈仓”。
识别主力动向,这四个信号最直白
信号一:单峰密集形态。当90%的流通筹码聚集在±20%的价格区间,就是典型的主力控盘标志。 东北证券的周线图上,筹码峰从年初的分散状态逐渐收缩,目前集中在8.2-9.5元窄幅区间,与2023年九安医疗启动前的形态如出一辙。
信号二:锁仓拉升。 真正的强势股在上涨时,底部筹码根本不会松动。 看看迪安诊断的案例:主力在22-23元区间吸筹完毕后,即便股价涨到30元,原始筹码仍有70%锁死不动。 反观那些“假突破”的妖股,涨10%就出现筹码大幅上移,纯属游资对倒骗线。
信号三:逆势抗跌。 7月初大盘调整时,华泰证券的日换手率始终维持在0.8%以下。 这种“跌时缩量横盘,涨时温和放量”的节奏,恰是主力高度控盘的铁证。
信号四:股东结构突变。 股东户数降幅超过15%的个股要重点警惕。 哈投股份的户均持股从2.55万股跳增至3.15万股,意味着每户平均持仓市值增加近15万元,这哪是散户能接动的盘子? 分明是大资金在扫货。
但千万别被表象迷惑! 两个风险正在潜伏
风险一:业绩分化的暗雷。 同样是股东户数下降,哈投股份子公司江海证券因踩雷天广中茂,计提减值1.3亿元,而该质押项目的融资余额高达3.8亿元,风险尚未出清。
反观中信证券,投行业务市占率逆势提升至18.7%,这才是真底气。
风险二:假密集陷阱。 小盘券商股最易出现“伪集中”。 某流通盘不足5亿的券商股,去年筹码集中度突然飙升至58%,结果被监管查出实控人关联账户对倒,股价三个月腰斩。
记住:真正的单峰密集需满足三大条件,持续震荡超3个月、筹码集中度超50%、换手率突破420%的充分换手。
市场永远在变,但资本逐利的逻辑从未改变。 当55只券商股的K线图上,越来越多“单峰密集”形态出现,当龙虎榜上机构席位频繁刷屏,当股东户数曲线持续陡峭下行,这些冰冷数据背后,一场关于筹码的战争早已打响。
个人配资是否属于非法经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